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筑,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,樓上住人,樓下架空,被現代建筑學家認為是最佳的生態建筑形式。吊腳樓是苗鄉的建筑一絕,它依山傍水,鱗次櫛(zhì)比,層疊而上。
吊腳樓的形成有歷史的原因,也有自然的原因。據建筑學家說,苗族吊腳樓是干欄式建筑在山地條件下富有特色的創造,屬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欄式樓房。從歷史來看,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。肇(zhào)始于環太湖地區苗族祖先蚩(chī)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團,他們參與了環太湖地區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創造。河姆渡文化和良渚(zhǔ)文化的考古發現證實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欄式建筑。
這些充滿了苗族藝術意象的吊腳木樓,給苗族人民艱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。
固的網絡結構。中柱一定要用楓木,因為楓樹是苗族的生命圖騰樹,是象征祖先靈魂的圣樹。修建吊腳木樓的地基必須是把斜坡挖成上下兩層;每層進深各為6尺多,各層面積約100平方米。上下兩層相差約4尺多,層與層之間的山壁和外層山體用石頭砌成???。建房時,將前排落地房柱擱置在下層地基上,最外層不落地房柱與上層外伸出地基的樓板持平,形成懸空吊腳,上下地基之間的空間就成為吊腳樓的底層,這就是所謂的“天平地不平”的吊腳樓特點。吊腳樓采用穿斗式結構,每排房柱5?至7根不等,在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穿連,組成牢固的網絡結構。中柱一定要用楓木,因為楓樹是苗族的生命圖騰樹,是象征祖先靈魂的圣樹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OFFICIAL ACCOUNTS
公眾號

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

掃一掃訪問手機網站
ONLINE MESSAGE
在線留言
頁面版權所有 © 2021 貴州中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貴公網安備52263402522654號 黔ICP備18008112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貴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