貴州苗族建筑文化發展路徑探析
- 分類:公司新聞
- 作者:唐千武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9-07-25 19:19
- 訪問量:0
【概要描述】苗族經過幾千年發展,和漢族始終保持著交流和融合,沖突和矛盾的發展狀態,由于歷史原因,苗族村寨在選址上也多帶有神秘感。苗寨會選擇隱蔽地點進行建造,還會選擇向陽山脊與山坡,或者山腳有河流經過之處。一般來說,苗寨基本不在平原建立村寨,不走到邊緣都很難發現苗寨的存在。
貴州苗族建筑文化發展路徑探析
【概要描述】苗族經過幾千年發展,和漢族始終保持著交流和融合,沖突和矛盾的發展狀態,由于歷史原因,苗族村寨在選址上也多帶有神秘感。苗寨會選擇隱蔽地點進行建造,還會選擇向陽山脊與山坡,或者山腳有河流經過之處。一般來說,苗寨基本不在平原建立村寨,不走到邊緣都很難發現苗寨的存在。
- 分類:公司新聞
- 作者:唐千武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9-07-25 19:19
- 訪問量:0
苗族經過幾千年發展,和漢族始終保持著交流和融合,沖突和矛盾的發展狀態,由于歷史原因,苗族村寨在選址上也多帶有神秘感。苗寨會選擇隱蔽地點進行建造,還會選擇向陽山脊與山坡,或者山腳有河流經過之處。一般來說,苗寨基本不在平原建立村寨,不走到邊緣都很難發現苗寨的存在。
苗族建筑平面布局一般是以主屋、吊腳樓及附屬的用房構成,而主屋與吊腳樓一般以直角L型進行布局,極少會有U型布局。附屬用房也會沿山坡等高線進行自由的布置,主屋向陽建造,可以使居住環境保持更好的通風與采光。其構造特征一般以傳統木構架,以南方民居穿斗式的結構,于柱子和瓜柱頂置一圓木,延伸到檐口,這種建造方式在我國的傳統建筑中稱為斜梁。檁子可以置于斜梁上,檁子、柱子及瓜柱可以不需要對應,使屋架擁有更大自由空間。按照地區環境與氣候的不同進行就地取材,可以說是我國傳統建筑的特點和精髓,苗族的建筑也如此。苗族村寨選址區域一般氣候溫和,而且多具有較大的濕度,這種環境很適合樹木的生長,而且石材資源也會十分豐富,所以,一般木材與石材是苗族人民重要的建筑材料。
苗族建筑和山體連為一體,四周的墻壁多為半開或者全開,多前后開窗,使苗族建筑的閣樓空氣會很好的連通為一體,既能實現儲存和風干糧食,還能健康居住,保證足夠的通風與采光??梢哉f,苗族人民居住的吊腳樓很好的體現了生活的理念,體現了完美的功能需要,在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因地制宜”和“趨吉避邪”等方便都體現出了民族文化的文脈??梢?,建筑實現了時間與空間的完美結合,有著很強的溯源性,各民族的建筑只有從本民族的文化出發,才能具有更強的生命力,為人們提供更滿意的生存場所,而苗族建筑也正是由于其具有豐富性和強烈的生命力,使苗族文化有了更好的傳承,使苗族人民的靈魂和生命、精神與信仰得到更好的寄托,而苗族建筑依托苗族文化的土壤也將得到更豐富的文化內涵。
近年來,以苗族村寨為平臺和載體的旅游景點,其發展可謂雨后春筍,方興未艾。以黔東南州的西江苗寨、郎德苗寨等為代表的苗族村寨,已成為貴州實現旅游“井噴式”發展的重要支撐。
然而,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,由于整體發展規劃的缺失,造成部分苗族村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,一些現代化的小洋樓在村寨中拔地而起,對原有苗族村寨的整體性、協調性等造成了傷害;部分村民外出務工,導致部分苗族建筑年久失修;部分民族地區的公路沿線為了吸引眼球,對古色古香的苗族建筑進行“涂脂抹粉”,讓苗族建筑原本的美失去了本真;由于在消防安全方面的天然缺陷,導致部分歷史悠久的苗族建筑,在“火燒連營”中化為灰燼……上述諸多因素的不斷出現,導致了當下苗族建筑在保護和發展中,面臨著重重困境,其數量呈不斷減少的趨勢。
如何在大力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的時代背景下,全力搞好苗族文化建筑的挖掘、傳承、保護和發展?
政府要制定相應的規劃。地方政府部門要看到保護傳統苗族民居的必要性,要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,讓這些民族瑰寶得到有效的保護,并發展下去。
建筑維護和整修要堅持整體保護原則。木結構建筑,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,進行維護和修整是必不可少的。但要做到整體保護,不僅要對建筑本身進行保護,還要保護好周邊生態環境。
要用“生態博物館”理念保護苗族傳統村落。與傳統博物館不同,如果能建立民族生態博物館,把一些有價值的文化產物收藏起來,把集中的民族村寨作為一個整體集中保護起來。
在旅游開發中要做到“適度”。苗族傳統村落的承載能力有限,過度開發將會讓苗族村寨面臨滅頂之災。
要加強火災防范。苗族民居建筑大多是木結構建筑,由于苗族喜歡聚族而居,建筑物連成一片,一旦失火,很容易造成同歸于盡的后果。因此,增強苗寨民居的火災防范意識,提高防火技能,有效防范火災,是一項重要而急迫的工作任務。
總而言之,包括苗族建筑在內的少數民族建筑,都是祖先留給貴州的一筆寶貴的物質財富。在新的歷史時期,我們需要創造性地繼承和發揚苗族民居建造的優良傳統技藝,一方面要做好苗族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,另一方面要在民族特色建筑風格基礎上發展,此外還應在立足功能基礎上發展,讓貴州的苗族建筑文化不斷得到豐富和創造性、創新性的繼承和發展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OFFICIAL ACCOUNTS
公眾號

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

掃一掃訪問手機網站
ONLINE MESSAGE
在線留言
頁面版權所有 © 2021 貴州中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貴公網安備52263402522654號 黔ICP備18008112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貴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