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族,一個敬畏自然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民族
- 分類:公司新聞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9-05-31 19:19
- 訪問量:0
【概要描述】崇祖尚宗、敬畏自然,是苗族文化的靈魂。在雷山苗族古歌的傳唱中,有首《楓木歌》,是雷山苗族追溯自己生命形成的過程的。傳說楓木的樹心粉子,受到陽光雨露的滋養而化為蝴蝶,這個蝴蝶又生出12個蛋,經孵化后生出12種生命,包括山岳林木,其中有苗族的始祖姜央。
苗族,一個敬畏自然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民族
【概要描述】崇祖尚宗、敬畏自然,是苗族文化的靈魂。在雷山苗族古歌的傳唱中,有首《楓木歌》,是雷山苗族追溯自己生命形成的過程的。傳說楓木的樹心粉子,受到陽光雨露的滋養而化為蝴蝶,這個蝴蝶又生出12個蛋,經孵化后生出12種生命,包括山岳林木,其中有苗族的始祖姜央。
- 分類:公司新聞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9-05-31 19:19
- 訪問量:0
崇祖尚宗、敬畏自然,是苗族文化的靈魂。在雷山苗族古歌的傳唱中,有首《楓木歌》,是雷山苗族追溯自己生命形成的過程的。傳說楓木的樹心粉子,受到陽光雨露的滋養而化為蝴蝶,這個蝴蝶又生出12個蛋,經孵化后生出12種生命,包括山岳林木,其中有苗族的始祖姜央。所以雷山苗族后來稱蝴蝶為“蝴蝶媽媽”。雷山苗族把蝴蝶和楓木視為雷山苗族的圖騰物。而且雷山苗族認為:山水樹木都是12個蛋中生出來的,都是值得敬畏的。在雷山苗族的意識中,祖宗死了以后,靈魂又回到楓木的樹心中去棲息。因此雷山苗族古時以楓木制鼓,每個支族都在12生肖輪回中的第13年殺豬祭祀自己的祖宗,同時也祭祀與始祖同宗的山水神靈。祈禱苗族與山水樹木和諧相處、生生不息、永嗣其昌。在苗族民眾的名字中,以山水林木花草蟲魚為名的人,比比皆是,形成了一種我即自然,自然即我;山水林木花草蟲魚即我,我即山水林木花草蟲魚的理念。
因為苗族物我同一的理念,就演繹出了許多故事。例1,傳說清乾隆年間,苗疆地區也有了私塾傳授“四書五經”,可苗族子弟國學根底尚淺,在十多年的秀才舉人應試中都榜上無名。陶堯苗寨有一樟木,其干如桶,枝繁葉茂。聽了此事后,心有不服,于是變成一青年才俊,上省城貴陽參加科舉考試,一舉奪魁,查其籍貫姓氏,乃都勻府丹江廳陶堯苗族子弟,姓章名顯??脊偕畋黄湮恼赂袆?,欲召章顯見面,誰知人已杳然而去。后考官派兩個吏差按地名一路查訪到陶堯,查無此人。差吏迷戀陶堯錦山秀色,沿寨游覽,遠遠看見一枝繁葉茂的樟木樹梢,戴著一頂中舉人時所賜的帽兒。倆差驚奇不已,趕回省城回報考官,考官亦為苗疆有此奇聞異事而驚嘆。另一則故事是雷山兩個苗族青年,從清水江放木材漂流而下,在清水江畔遇到兩個青年女子洗衣,便唱苗歌相問,幾首苗歌相對以后便互相鐘情,后倆女早晚帶飯到河邊給兩男吃,情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,之后山盟海誓,倆男子發誓賣了木材之后來接倆女子回丹江,殊不知倆男子漂流到臺江施洞,遭遇大雨,風急浪涌中木排撞散,倆男子落水而亡。倆女子江邊等待兩男,但日出日落,潮起潮消,沒見情人影子,于是倆女悲痛而死,變成兩只鳴蟬,從暮春到初秋,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,仍不見自己的情人……這兩個故事一有趣一凄美,但都以生命的轉換形式來
表述,表現出了苗族眾人、物同宗的觀念。
在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的生態理念上,苗族民眾,特別是生活在雷公山周圍的苗族民眾,從古至今,都是一貫固有的。因為苗族的宗教觀念就是崇拜祖宗,崇拜自然,信仰萬物有靈,靈魂不滅。在苗族的這種宗教文化之下,它敬祖尊宗,敬畏自然,視大樹、巨巖、水井、大山為神物而祭拜之。所以,苗族這種敬祖崇神、敬畏自然的宗教心理,養成了他們保護環境,愛護山水草木,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習慣和美德。青山綠水就是他們的家園和樂園。雷山苗族的這種宗教理念,支配著他們的行為規范,因而,他們幾千年來所生存生活的雷公山周圍,仍然保存著美麗的原始生態,仍然突顯出處處是青山綠水。所以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樣說:“雷公山是當今人類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未受污染的生態文化凈地,是人類返璞歸真、回歸大自然的理想王國,是世界十大旅游勝地之一。”
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代表大會上,提出了“推進綠色發展、循環發展、低碳發展”、“建設美麗中國”的理念,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,黨中央相繼提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,發展低碳經濟,建立資源節約型,環境友好型社會,建設創新型國家,建設生態文明等新的發展理念和戰略舉措,使中國逐步告別“黑色發展”,走上“前人栽樹、后人乘涼”的綠色發展之路。所以有的十八大代表說:“生態優勢是最為獨特的優勢,是用多少GDP都換不來的。”“金山銀山,不如青山綠水,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。”2014年3月7日上午,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二屆人大貴州代表團討論會上說:“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。”習總書記的話真是一語千鈞、精辟至極、概括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旨。
雷山苗族的“敬畏自然”,保護自然生態的理念,雖然沒有像黨中央領導們表述那樣科學和深刻,那樣高瞻遠矚,但兩者所期盼的效果是一致的。這些年來,我和我周圍的許多苗學研究同仁,曾寫了一些流傳在苗族民眾中敬畏自然,保護自然生態的一些故事,旨在讓人們能從中教育,更進一步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。只有敬畏自然,才能有青山綠水!
(供稿人:唐千武)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OFFICIAL ACCOUNTS
公眾號

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

掃一掃訪問手機網站
ONLINE MESSAGE
在線留言
頁面版權所有 © 2021 貴州中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貴公網安備52263402522654號 黔ICP備18008112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貴陽